移動支付風頭正勁,ATM機會被淘汰嗎?
來源:重慶商報 編輯:東方財富網
移動支付,被稱作是“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過去幾年,支付寶、財付通(微信支付)背靠阿里巴巴、騰訊這兩大互聯網巨頭,打開“無現金時代”大門。隨后,電子支付在人們日常消費中結算環節的使用越來越頻繁,人們的紙幣支付習慣被顛覆,去銀行柜臺或者ATM機進行現金存取的情況越來越少。
現象ATM機遇冷使用頻率下降
移動支付風頭正勁,此時,誕生于1967年的ATM機卻陷入“窘境”。記者在走訪商場、醫院、社區等人流密集地區時,發現ATM機前早已不再排起長龍。中午12點多,正值下班高峰,石橋鋪附近建設銀行、中信銀行、華夏銀行、交通銀行的ATM機都鮮有人使用,略顯冷清。記者在一24小時自助銀行網點觀察半小時,前來使用的市民不足10人,且多數是存錢的。
一位大堂經理告訴記者,ATM機的使用率一直在降低,前來存錢的客戶多,取錢的少了,由于使用率不高,新開的網點對于ATM機的布置在減少。
掃碼火爆移動支付增長快
伴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消費場景的轉移,ATM機的時代正在落幕,移動支付時代已然到來。
“70%到80%的顧客都用手機掃碼付款。”紫園路渝灶坊老火鍋的老板娘告訴記者,現在一天現金收不到500元,顧客絕大多數使用手機支付,掃描貼在冰柜上的支付寶或者微信二維碼,非常方便。
而在筠堯生活超市,這家新裝修不久的小超市擁有現金收銀設備以及手持掃碼器,店主表示,每日營業額的80%為移動支付,現金收銀設備使用不高。
ATM機與移動支付的一冷一熱,也影響了背后的生產商、運營商,波及到了相關行業。
影響
ATM增速放緩生產商“很受傷”
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7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看到,ATM機的數量從2015全年新增25.18萬臺,2016年新增5.75萬臺,到2017年僅增加了3.64萬臺,增長趨勢已經連續三年放緩。
在支付領域,可以看到ATM機的困境讓其背后的生產商面臨著巨大挑戰,而移動支付風行正給相關行業帶來機遇。
移動支付給力帶動掃碼設備銷售
自2010年建立支付業務許可制度以來,我國支付服務市場快速發展。成全了二維碼掃碼器,給條碼相關行業帶來機遇。
記者調查中發現,在二維碼領域的上市公司不多,主營業務是為電子支付和信息識別客戶提供終端產品系統解決方案的新大陸(000997)是其中之一。
掃碼行業因移動支付得力,對于移動支付是否帶動了二維碼相關行業發展,重慶兆麟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營銷部負責人許可先表示,雖然從售賣數量上看,工業用的訂單仍然占據大頭,但商超對于條碼掃描器的需求在增長,“以前超市一個工位可能就只用一臺掃描器,現在基本都裝兩臺,人工收銀區用臺式的掃物品,手持的掃付款碼,自助收銀區更是加裝兩臺臺式掃碼設備,銷量可能出現翻倍的增長,在價格上臺式的超過2000元,手持多在1000元上下。”
此外,他還透露,隨著央行印發《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的通知出臺,不少小型店家或對條碼掃描設備產生需求,掃碼設備銷量將會進一步增長。
探因
ATM機成本高移動支付便捷
使用頻率下降,需求減少。生產商利潤下滑,曾因便捷、24小時服務等特點被廣泛接納并遍布大街小巷的ATM機,為何會走到現在的局面?
“成本高,維護麻煩。”重慶銀聯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ATM機的使用需要加鈔、維護、清洗、消毒等程序,都需要成本,且對于銀行網點來說,錢款押運費、電費、線路租用費、維護費用等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成本高導致對ATM機的需求減少,實屬必然。
在“無卡化”社會,老一代現金支付設備ATM將走向何方?移動支付網行業分析師慕楚認為,由于移動支付的存在,ATM在未來或將是以提現為輔助,強化金融服務為主,解決一些手機上無法解決的移動支付相關問題,往多功能方向發展。
支付行業專家寇向濤稱,由于移動支付帶來的沖擊,ATM機急需跟上時代變革,在智能AI化的當下,銀行已經在逐步轉型,線下受理網點將逐步“去人工化”,智能柜員機將取代傳統的人工受理窗口,ATM機廠商需跟著銀行AI轉型的步伐,例如轉向智能ATM柜員機的創新,以及支持銀行更多業務,滿足多元化需求。
移動支付網行業分析師慕楚告訴記者,國內移動支付市場面臨監管逐漸完善、線上場景支付滲透率見頂的情況,同時支付機構為了收入快速提升,他們開始場景拓展,各玩家采取高補貼加重了盈利壓力,移動支付市場勢必會出現創新玩法。“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正聚焦垂直場景,比如交通領域,且二維碼與NFC會在交通支付上分出勝負。”